了解伊斯兰教

合格的宣教员
合格的宣教员

宣教者的条

宣教者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就本质而言,是众使者的使命,因此,宣教者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如深刻理解、信仰坚定,临近安拉。失去这些条件,无法可以替代;如果不够,则要加强。因而有必要在下面对此加以阐述。
 
第一 深刻领会
知先于行
关于知先于行,安拉说:应当知道,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你应当为你的过失而求饶……"4719
该节启示里,安拉将知先于行,事实上就任何工作而言,做的人必先知其目的而后为实践这目的去工作。如果在各项工作中是知先于行的话,那么,对宣教者而言就更当如此。因为他要确立的是安拉的教门,关联到众世界的养育之主,作为宣教者就必须明确了解自己要宣传什么?根据教律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他对这些必须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他就会陷入盲目工作,思想混乱的境地,在关系到安拉和安拉使者的问题上说些无知的话,产生的负作用更大,甚至由于无知而是非颠倒,善恶不辩,合法、非法混淆。因此,每个宣教者必须学习安拉的律法,了解什么是合法或非法,什么是允许或禁止,什么可以演绎推理,什么不该演绎推理,同时要了解《古兰》、《圣训》及教法所载的教律依据。作为穆斯林他应不断充实这些方面的知识,以使他宣教的内容明确无误,召唤真理,劝戒谬误。

识的重要性
关于正确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在《古兰》和《圣训》中都予以高度肯定,并要求人们不断充实知识。
安拉说:说:'我的主啊!求你增加我知识。"20114
说:安拉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提升若干级。"5811
《圣训》说:安拉给人以幸福,便是使之理解教"。安拉将有知识的人视为作证独一的安拉的见证,与安拉的作证和天使的作证并列,这是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
安拉说:安拉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使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318
有知识的人其知识不仅有益于他个人,还应通过他的传播指导帮助他人认识信仰安拉,正如伊玛目·艾哈默德··罕百里所说:们对知识的渴求尤胜于对饮食的需要,就饮食而言,一日二、三餐足矣,而知识的扩充却是更多的。为此,求知胜于副功拜。"关于这点艾卜·哈尼法、沙菲尔、马立克等诸伊玛目均予以肯定。圣训对学者更予以祝贺:在天与地的均为学者祈求恕饶;安拉与天使向传播知识者予以美好祝愿。"宣教者应不断充实,提高有关教门的知识,并传授给人们,获得经训中所予以肯定的美好恩典。

深刻理解
关于后世复活的知识,《古兰》启示一再阐明、提醒,但为许多人所忽略,它能警示人心,约束行为,使人不致沉湎于今世物欲之生活,认识到人生短促,回归安拉后将不再复返,漫漫长途,其生前所有的一切无益于他,只除过对安拉敬畏之心和行为,他应为此而作好充分的准备。
安拉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2197
对这一人生命题须认真考虑,短暂人生之后是漫漫的复活之旅,其归宿如何?火狱?!其间满是不幸与痛苦,是天园?!与安拉相邻,充盈幸福与欢乐。对于这暂时未知和重大结局,只有满怀畏惧与希望。但只有智者为此而畏惧,愚者浑浑;然只有为之工作者才满怀信心与希望,懒汉茫茫然。有关后世的知识人们了解甚少,求知的学生也不予以重视,一个人尽管他掌握了大量的经训知识,律法规定,可谓满腹经伦,口若悬河,但他缺乏关于后世的知识,则他不能称作学者。后世的知识是知识的精华,是知识之要旨。每一个穆斯林都需要掌握这一知识,学者尤为需要,宣教者更应渴求,我们将这项知识命名为深刻领会"。早期的圣门弟子如饥似渴地学习、领会这一知识,致力于消除顺主、宣教道路上的阻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功修、圣战、宣教的职责中去,直到安拉使他们信仰笃诚,信念愈坚。
深刻领会建立在对《古兰》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安拉降示经典旨在让人思索了解其意义与精神,而非仅供阅读用。
安拉说: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庆的经典,以便他们沉思经中节文,以便有理智的人们觉悟。"3829
说:们怎么不沉思《古兰》呢?难道他们心上有锁吗?"4724
在思索中阅读《古兰》,能使人明白安拉他的召唤,前往的途径,响应安拉召唤者的荣耀。也使人知道与此相反的三条;依卜利斯及其同伙的蛊惑,引诱的方式,受诱惑所遭致的不幸与惩罚。宣教者了解这些都是必要的,这会使他虽置身于社会而如同亲临后世一般,对人们认识不清而众说纷纭之事,他能明辨真伪,识别正道与迷途。意志坚定,生活充实,满怀希望,谨记后世,不贪今生,与他人的人生境界不同。

深刻领会的要素
关于深刻领会它有许多要素,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不外乎两点:第一、宣教者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及他在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第二、不恋生活享受,紧记后世教诲。关于这两点分述如下:

宣教者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它的目的?
贵的《古兰》答复了我们的询问,它将人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吃喝享乐为其人生目的,此外,再无所求,他们利用生命的机会,追求享受。在他们看来,死亡之后就是彻底的毁灭与消失,再无生命,这类人最可卑与不幸。
安拉说:不信道的人们,在今世的享受,是象牲畜样饮食,火狱是他们的归宿。"4712
安拉明确指出不信安拉之人的生活如同牲畜一般,只是在形象、形式以及归入火狱方面有所区别而已,他们的生活目的如此,他们在人们心目中也只是迷误、堕落的象征,最终的归宿是火狱。
安拉说:这等人叫你们入火狱,安拉却随意地叫你们入乐园和得到赫宥。他为世人阐明他的迹象,以便他们觉悟。"2221
第二类:他们了解真理,明确人生目的。他们懂得安拉是他们的造化之主,他们有义务敬拜安拉,他们将回归于他。
安拉说: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5156)又说:人啊!你必定勉力工作,直到会见你的主。"846
们的人生目的是敬拜安拉并为此而奋斗,召人于正道。以高尚的工作建设社会,引导真理,指导人们的人生之路,这是他们今世社会的目的。此外,比之更崇高的目的是追求安拉的喜悦。
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鞠躬,应当叩头,应当崇拜你们的主,应当力行善功,以便你们成功。你们当为安拉而真实地奋斗。他拣选你们,关于宣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烦难为你们的义务,你们应当遵循你们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安拉称你们为穆斯林,在这部经典里他也称你们为穆斯林,以便使者为你们作证,而你们为世人作证。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教课,信托安拉;他是你们的主宰,主宰真好!助者真好!"2277──78
这就是穆斯林的人生目的和责任,敬拜安拉,并为之而奋斗;克制私欲,顺服安拉并远离罪恶;以他手中的笔发出的召唤,所拥有的财富和躯体为主道而奋斗直至伊斯兰的信仰之光照彻人间,安拉拣选穆斯林承担这一重大而又艰难的使命,引导人们崇尚真理,从黑暗走向光明。任何问题都不能放弃如此荣耀的使命,安拉以此使穆斯林得以荣耀,他们应该欣然接受努力复兴这一使命,并感谢安拉给予他们的这一殊荣。

不恋今生享受,紧记后世教诲
没有什么比贪恋今世享受更糟得了,它影响到对后世的认识和工作,有碍于为主道工作和宣教。贪图今世确是欲壑难填。为此安拉的使者(祈主慈悯他)形象地描述到:今世甜美葱绿,安拉确已委托你们代为治理以观察你们是怎样工作的,你们要提防沉湎于今世享乐和女色的诱惑。"
安拉也告诫说:们啊!安拉的应许确是真实的,所以绝不要让今世的生活欺骗你们。绝不要让滑贼以安拉的优容欺骗你们。"355
今世生活的诱惑蛊惑起人的本能,燃起他们的欲望。
安拉说:真的,你们喜爱现世的生活,而不顾后世的生活。"7520──21
说:你当避开那违背我的教诲,且只欲享今世生活者;那是他们的知识程度。"5329──30
一旦达到这种地步,他便不会再接受什么劝告与教导,也不再思索与考虑,无可救药。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呢?要确信生命是短暂的,复活是必然的,比较今后两世,强化对后世的认识。
安拉说: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给养和修饰。"2860
说:说:'今世的享受,是些微的,后世的报酬,对于敬畏者,是更好的,你们不受丝毫的亏枉。477
在思想上要坚信于此,但仅认识到这点还是不够,还须割断幻想,视今世为异乡,犹如即刻起程,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说:早晨醒来,不要谈晚上如何、如何;夜幕降临,不要说明晨怎样。"说:我和今世有什么呢?我和今世是什么呢?只是树荫下急行的阴影,瞬间消失。"
如果依卜利斯以其青春年华,体魄强健诱使他纵欲享乐,那就让他看看现实中有多少青少年已先行一步埋于土中;如果依卜利斯不肯退却,一再唆使他,那就让他亲临墓地询问知情者有多少早尝死亡之果;再让他看看家乡父老,已寥寥无几。

​三位女圣门弟子之 法图麦
​三位女圣门弟子之 法图麦

三位女圣门弟子之

圣女法图麦

亲爱的穆斯林同胞们:

穆圣(祈主福安)和圣门弟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真主和末日,并且多多记念真主者,你们有使者可以作你们的优良模范。"(33:21),先知说:"我的同伴们犹如繁星一般,无论跟随哪一个,你们都会得到正道。"

莱麦丹月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分别讲述了十八位圣门弟子的经历,他们是"以乐园被报喜的十大圣门弟子"、"四大阿卜杜拉"、"三位非阿拉伯裔圣门弟子"和"三位女圣门弟子之圣妻赫蒂彻"。

今天我们讲述穆圣(祈主福安)和圣妻赫蒂彻最小的女儿法图麦,赫蒂彻是圣妻中的典范,法图麦是先知儿女中的典范。穆圣(祈主福安)说:"人类史上,有四位杰出的女性,她们是女性中的领袖人物,她们是尔萨圣人的母亲麦尔彦、暴君法老的妻子阿西亚、赫蒂彻和法图麦。"

穆圣(祈主福安)二十五岁那年,同比他大十五岁的赫蒂彻结婚,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真主赐予他们七个子女,三个儿子噶西姆、阿卜杜拉和泰伊布相继夭折,四个女儿分别是宰乃拜、鲁格娅、温姆库利苏姆和法图麦。

穆圣(祈主福安)非常喜欢小女儿法图麦,四个女儿中法图麦不论长相还是性格,甚至走路的姿势都最像先知。圣妻阿伊莎说:"我没有见过言行举止、走姿方面比法图麦更像先知的人。"

法图麦出生在特殊的一年,那年穆圣(祈主福安)三十五岁。麦加发洪水,天房的墙体被冲垮,抢修天房已刻不容缓。麦加人一齐动手修建天房,工期进行到放置黑石时,部落之间产生了大的分歧,各部落都认为只有本族人最有资格独享这份殊荣,人们互不相让,几天的争吵毫无结果,几乎兵戎相见。为了避免一场大的流血冲突,有人提出了和平解决这一争端的方案——请第一个走进禁寺大门的人裁决,真主的意欲,第一个走进的人便是穆圣(祈主福安)。众人欢呼道:"穆罕默德,诚实的人,我们都愿意服从他的裁决。"穆圣机智从容地脱下身上的大衣,铺在地上,把黑石搬到上面,请各部落的头领各抓大衣的一角,命他们一起把它抬到原有的位置。穆圣(祈主福安)又亲手搬起黑石,将它安放到位。就这样,一场大的争端终于圆满的平息了,几乎面临战争的麦加人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穆圣(祈主福安)解决完这场危机,刚刚回到家门口,就听到房内婴儿呱呱叫声,圣妻赫蒂彻平安生下了法图麦。

法图麦备受父母的喜爱,但穆圣(祈主福安)家教非常严格,当法图麦长到五岁的时候,先知奉主命为圣,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天使吉卜利勒时不时地给穆圣(祈主福安)送启示,父亲的一切法图麦从小就看在眼里,耳濡目染,伊斯兰的信仰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在法图麦幼小的心灵当中。

穆圣(祈主福安)还没有为圣前,周围邻居朋友们非常友好,当先知接受启示开始传达使命的时候,人们开始和他作对起来,不相信先知的使命。麦加多神教徒百般折磨、迫害先知及其家人,门口倒满荆棘,将不干净的东西扔进院内。有一次,先知正在卡尔白礼拜,艾布杰赫利和他的同伙们在在一边互相说道,你们谁敢乘穆罕默德礼拜时,把某某家刚宰的骆驼胎盘倒在他背上!阿格白立即跳起来端来胎盘,盯着先知,等先知扣下头去的时候,上前把这些脏东西倒在先知的背上。先知扣着头一动不动,当时穆斯林由于力量还很单薄,都不敢站起来,后来,八九岁的法图麦赶来才清除掉这些污秽,并且咒骂了阿格白。

后来,古莱氏人决定和穆圣(祈主福安)、圣门弟子,包括由于家族关系一直支持穆圣(祈主福安)、但尚未归信的哈希姆部族,实行长达三年的经济封锁,并且将他们驱赶到山谷,规定不准古莱氏人和他们交往、说话、做生意、通婚。山谷中的生活非常艰难,甚至圣门弟子吃树叶充饥,很多人因此归真。从山谷出来不久,保护先知多年的伯父艾布塔利布的病越来越重,最终去世。两三个月后,信士之母赫蒂彻也归真,享年六十五岁。一年内,穆圣(祈主福安)接连失去两位至亲,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悲痛年"。法图麦从小失去了母爱,姐姐们也相继出嫁,照顾先知的重任就落在了法图麦的肩上。

穆圣(祈主福安)和圣门弟子将家庭和财产都留在麦加,背井离乡迁徙到麦地那后,生活非常窘迫。穆圣(祈主福安)非常疼爱法图麦,每当出门或出战回来第一站是到清真寺礼两拜庆贺拜,然后直接去探望女儿法图麦。

"你应当警告你的亲戚。"(26:214)这节经文降示,穆圣(祈主福安)召集自己的亲人,并告诫道:"你们要自己干善功,要抓紧干教门,但如果你们你干善功,哪怕我是真主的使者,也不会对你们有丝毫裨益。法图麦!你要自己干善功,我不会有益于你。"

穆圣(祈主福安)时代,古莱氏贵族的一位妇女犯偷盗罪,按教法应割去其手。其家人怕丢面子,遂找乌萨麦向穆圣(祈主福安)说情,希望可以网开一面。结果,穆圣(祈主福安)听到乌萨麦的说情后勃然大怒,严厉训斥乌萨麦并登上讲台,说道:"正是由于不公道,前辈的人才遭受到真主的惩罚而被毁灭,当有权势之人违反法律,不执行律令;当贫穷可怜之人违法时,却要完全受惩罚。真主的法度一定要执行,任何人都不可逾越。指主起誓,假如穆罕默德的女儿法图麦犯了偷盗罪,我一定会砍去她的手!"这里先知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说明在真主的法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先知对女儿严格的教育。哪怕是自己的女儿,如果违法的法律,也绝不姑息!

法图麦要照顾自己的父亲,所以一直拒绝别人的求婚,直到十八岁还没有出嫁(阿拉伯女孩一般八九岁就已成熟,达到可婚配的年龄)。迁徙麦地那后,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相继来求婚,但穆圣(祈主福安)都婉言谢绝,阿里前来求婚,先知很情愿并且答应了求婚,并问阿里:"你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聘礼?"答曰:"什么都没有。"先知说:"我给你的铠甲呢?你卖了它吧。"欧斯曼花470个硬币买了阿里的铠甲,阿里用400个硬币作为聘礼,70个硬币买了其他东西。

就这样,法图麦从一个孝顺父亲、悉心照料父亲的女儿转变成一个贤妻。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清贫,法图麦亲自磨面,两只手上起了许多茧,阿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并说:"要不你去找先知,让他赏赐我们一个奴婢帮你干活。"先知看到女儿手上的茧,心疼地留下了眼泪,说:"我的女儿啊!你要忍耐,真主的回赐是无限量的。你夫妻二人晚上睡觉前念《忠诚》章,《曙光》章和《世人》章,真主会襄助你们的。"法图麦高心地回家了,丈夫阿里见妻子两手空空而回便问何故,法图麦说:"先知给我们比奴婢更好的了。"

夫妻二人生活如此艰难,但始终坚持行善干好。有一天昏礼,阿里和法图麦做了点好吃的准备开斋,正当他们要吃的时候,来了一个穷人讨饭,阿里二话不说把吃的全部给了乞丐。第二天,两人又做了点吃的,正要吃又有人来敲门,一个可怜的孤儿来要饭吃,阿里把吃的全给了孤儿。第三天,正开斋的时候,声称是俘虏的人来讨饭,于是阿力毫不犹豫地把吃的给了俘虏。经云:这三个人是天使吉卜利勒扮成人形来考验夫妻二人的。"他们为喜爱真主而赈济贫民、孤儿、俘虏。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76:7

婚后,法图麦生下了两个儿子哈桑、侯赛因,两个女儿宰乃拜和温姆库利苏姆,法图麦是个真正的贤妻良母,把孩子们照顾的很好。

伊历十一年,穆圣(祈主福安)归真了,法图麦非常痛苦,因为她不仅是女圣门弟子,也是先知活着的唯一的女儿。先知的三个儿子很小就夭折了,然后三个女儿也相继归真。

穆圣(祈主福安)归真前,法图麦来探望父亲,法图麦看到父亲痛苦的样子心疼地说:"我的父亲啊,您受苦了。"先知回答说:"我的女儿啊!今天之后,你的父亲就不会受苦了。"先知给法图麦说了悄悄话,她立即就哭了,第二次又说悄悄话,她破涕为笑。先知归真后,阿伊莎就此询问了法图麦。他拒绝回答,后来阿伊莎再次询问时,法图麦说:"先知告诉我,由于这个病他会归真,所以我就哭了;第二次他告诉我,我是众妇女的领袖,我将是去见他的第一位亲人,我就笑了。"

果然,半年后法图麦归真了,年仅二十九岁。

一个人的成就不以年龄来衡量,而是以善功来衡量。

祈主擢升法图麦的品级,让我们的女同胞中出现更多的像法图麦一样优秀的女性。

智慧的选择
智慧的选择

智慧的选择

اختيار الحكمة


智慧是安拉赐给人最大的恩典之一,凭着智慧,人才会认识安拉的迹象。所以,对人来说,智慧犹如明亮的眼睛,启示也是安拉赐给人最大的恩典之一,凭着启示,人的理性才不会迷惘。

可以把健全的理性比喻成眼睛,把天启比喻成光亮,眼睛不能看清事物,只有借助光亮。如果一个人不利用自己健全的理性思维,等于他闭着眼睛,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天启的引导,等于他处于黑暗中一样,正如伊玛目安萨里所说。这两种情形都使他看不清事物,所以安拉在《古兰经》中多处号召人们必须服从安拉与使者,按古兰、圣训的要求去做。

每一个民族都有履行今世生活需要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这是真主对所有人类的广泛引导,不然,是对每一个生物的广泛引导。犹如他引导生物汲取有益于自身的饮食,抵御伤害。

人也不例外从这种广泛的引导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从而形成了基本生存所需的智慧。的确,真主在其中创造了为这个而喜,为那个而怒的天性。

喜什么选择什么,怒什么远离什么。这是一种选择,靠什么来把握自己的选择,这就需要智慧,穆斯林要把智慧用在对自己今后两世都有益的选择中才是正路。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清高的真主说:你当赞颂你至尊主的大名超绝万物,他创造万物,并使各物匀称。他预定万物,而加以引导。《至尊章》第1-3节

《古兰经》黄牛章167节安拉说:【他以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 谁禀赋智慧 谁确已获得许多福利 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 。

伊本·阿巴斯说智慧就是对《古兰经》的理解。

艾布·阿利也说智慧就是对安拉的敬畏。

伊本·麦斯欧德说圣人说智慧之首就是敬畏安拉。

艾布·马立克说智慧就是'逊乃'圣行。

栽德·本·艾斯来目说:智慧就是头脑。

马立克说:智慧就是精通教门。

总之对智慧的解释很多,其中有智慧就是伊斯兰,智慧就是知识…………。

《古兰经》仪姆兰的家属章164节:【真主确已施恩于信士们,因为他曾在他们中派遣了一位同族的使者,对他们宣传他的迹象,并且熏陶他们,教授他们天经和智慧,以前他们是在明显的迷误中。

安拉派遣使者是给信士们的恩惠,你得接受这种恩惠,使者来给大家

1宣读安拉的经典,2熏陶他们3教授他们天经和智慧

使者给大家不仅口头宣读经典并且用一生身体力行的去教授,他熏陶他们并教他们用智慧去选择从而完善自己的一生。

人生充满了选择,正信与违背、感谢或忘恩负义、天启或理性、圣行或异端。

伊本盖伊姆在他的著作(拾零)中说:现实-过去了的是一场梦,剩下的是妄想。而时间就白费在了梦幻和妄想中。

安拉说:【 人啊!什么东西引诱你背离了你的仁慈的主呢?他曾创造了你,然后,使你健全,然后,使你均称。意欲什么型式,就依什么型式而构造你】 [ 第 82 章 6 — 8 节 ]

艾布阿利耶说:"你们当学习伊斯兰,当你们学习它的时候,你们不要憎恶它,你们当谨遵正道,它就是伊斯兰,你们不要忽左忽右地篡改正道,你们当紧抓你们先知r)的圣行,你们当谨防异端邪说。"

艾布乌玛麦的传述,我曾请教艾巴苏阿莱布艾莱海西尼(愿主喜悦他):"您怎样理解这节经文【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保持自身的纯正。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别人的迷误,不能损害你们。】"他说:"我曾经就此询问过精通经文者、就此询问过主的使者r),他说:'你们当相互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当你看见吝啬被顺从,私欲被追随,贪婪今世,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见解感到自矜时,你当保护自身,远离那些无知地背离正道者的事情,的确,在你们之后有许多需要坚忍的日子,就像用手抓住火炭一样艰难,一个人在其中的工作有类似像你们一样五十个人工作的报酬。'我们问:'属于我们还是他们的人呢?'他说:'属于你们的人'。"

今世是一个栽种场,人类在其中居住,天地间所有的事情都为人而忙碌,致力于他的利益,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服务和需要;清高的真主说:真主创造天地,并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产各种果实,作为你们的给养,他为你们制服船舶,以便它们奉他的命令而航行海中,他为你们制服河流,他为你们制服日月,使其经常运行,他为你们制服昼夜,你们对主的要求,他对你们都有所赏赐。如果你们计算真主的恩惠,你们无法统计。人确是很不义的,确是忘恩负义的。在真主赐予人的荣誉中有:为人创造了他今世的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以及使他达到后世里最高品级所需要的各种媒介,真主为他降示了经典,派遣了众使者,使者们为他阐明了真主的法律,并号召他归依真主。

他说:你说:"这是我的道路,我号召人们信仰真主,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真主,超绝万物!我不是以物配主的人。"《优素福章》第108节

深思真主替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你就会发现,当时,他把人创造成最优美的形态,并赋予他所有尊贵的荣耀:理智、知识、阐述、说话、形态、优美的外表、端庄的礼仪、适中的身体、以推理和思维获取知识。高贵荣耀的品德根本是:正义、顺服和听从。

有理智的人,当你知道了真主创造了你,还要复活你,以你所做的善恶对你奖惩赏罚。你还应知道,真主为你和世人派遣了使者,命令你服从他、跟随他,真主告诉我们:只有追随这位使者,遵守他的宗教法程,我们才能了解怎样正确地去崇拜真主。这就需要智慧的选择。

人类的自由和选择,的确,真主为人类派遣了他的众使者,降示了诸部经典,以便人们辨别真理与虚伪、正道与迷误、善与恶,并以理智援助人类,以便他借助明证而选择。如果他愿意,他可以走一条能带领自己通往真理和光明的正道;如果他意欲,可以走一条把自己带入灾难和伤害的邪途。

如果你以第一种观点去观看人类,你会发现它可以导人于顺服,具有必须顺从的特性,任何被造物都不可能逃避这种天性。

如果你以第二种观点去观看人类,你会发现它可以任意地选择,要么他成为穆斯林,要么他成为卡费尔(否认主者、昧恩者):他要么是感谢,要么是辜负。

因此,你会发现人分为两类:

认识自己的创造者,信仰他是自己的养主、掌管者和神灵,崇拜独一无二的他,终生自愿地遵循他的法律,犹如被赋予服从自己养主的天性一样,人类决不会逃避顺从真主的前定,这一位就是完全顺服的真正的穆斯林,他的知识是正确的;因为人类知道是真主创造了自己,又为他派遣了众使者,并赐予他知识和学习的力量,使他智力健全,思想端正;因为他首先思考,然后才决定只崇拜真主——赐予他理解和明辨是非的天资的主宰,在他的生活中就像只留下了诚信;因为他顺服真主的法律——他在其中可以选择自己的事情,延伸他在这个宇宙中与其他被造物之间的相互认识和友爱的关系,因为他只崇拜明哲的、彻知的主,万物都崇拜的主、顺从他的命令、服从他的前定,人啊!他为你而制服了一切。

《古兰经》筵席章48节:【故你当依真主所降示的经典而为他们判决,你不要舍弃降临你的真理而顺从他们的私欲。】

违反真主的命令,服从自己私欲的人,他确已越过安拉,将私欲作为神灵了。

《古兰经》屈膝章23节:【你告诉我吧!以私欲为主宰的人,真主使他明知故犯地迷误,并封闭他们的耳和心,在他的眼上加翳膜,真主使他迷误之后,谁还能引导他呢?难道你们不觉悟吗?】

这就是听到宣礼而不与穆民大众们在寺里集体礼拜的人,因为他们选择了睡觉、懒惰或者消遣娱乐,或选择了赚钱及现世的浮华虚荣。

伊玛目艾哈默德记述的一段米格达迪本麻阿迪的传述,先知(r)说:"只要你能够养活自己,就是施舍。"加比尔的传述,圣人(r)说:"信士种下的每一棵庄稼,自给是施舍,被盗取了是施舍,飞禽猛兽吃了是施舍,任何使它所减产的都是施舍。另一传述:"人类吃的,动物吃的,飞鸟吃的都算施舍,直到复生日。

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伪信者章9-11节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的财产和子女,不要使你们忽略了记念安拉。谁那样做,谁是亏折的。在死亡降临之前,你们当分舍我赐予你们的,否则将来人人说:"我的主啊!你为何不让我延迟到一个临近的定期,以便我有所施舍,而成为善人呢?"但寿限一到,安拉绝不让任何人延迟,安拉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他们自称信奉伊斯兰并加以赞许,但很少学习它,哪怕是一丁点?但你看到他们整天浑浑噩噩、混淆黑白,选择学习隐昧知识代替学习伊斯兰知识,为什么很多穆斯林在装饰、服装、语言,以至于在饮食方法上都在刻意摹仿异教徒?为什么穆斯林及其子女们,还有在伊斯兰环境和在"除安拉外绝无应受敬拜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旗帜下成长的人们,同卡菲尔称兄道弟,饮酒干罪,行为放荡不羁,用行为否定自己的宗教,否认我们的伊斯兰文明,虚度年华,失去正信,并毫无道德修养,没有知识,不清醒。

紧紧抓住安拉的绳索不要分裂,安拉的绳索就是《古兰经》和《圣训》,抓住它就是遵循它,努力遵守经训教诲,回到古兰圣训中来,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了语言的分歧、意见的不同。

《古兰经》妇女章59节:【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服从真主,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主事人,如果你们为一件事而争执,你们使那件事归真主和使者判决,如果你们确信真主和末日的话,这对于你们是裨益更多的,是结果更美的。】什么结果对我们更好我们就选择什么,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应当敬畏安拉,他在人身上选择了心灵,谨防心灵的缺陷,这些缺陷会使心灵死亡。应当知道心灵的缺点会使心灵颠倒,最终心灵像一个摔破的罐子,丝毫好事进不去,它也装不了一丝毫的好,因为心被颠倒,所以,有心无心都一样,不懂得丝毫教门,更不会遵循教门,他过着一种颓废的,明显亏折的生活。

被颠倒的心灵是空洞的,它把真理当成是荒谬,把荒谬的当成是真理,把美的当成是丑的,把丑的当成美的,把圣行当成是异端,把异端当成是圣行,他不认识好事,也不憎恶坏事,甚至把好事当成坏事,把坏事当成好事。他没有崇高的志向,他的志向是低劣的,他以私欲为主宰。谁以私欲为主宰,他确已背离了安拉和他的正道。

《古兰经》准则章43节:【你告诉我吧!以私欲为其神灵者,你能做他的监护者吗?】

要今生还是后世 ,

诗人曰:"主啊!即便一个人活了千年,享受了世间的一切恩典。有生之年,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那一切的一切,都会因入坟之夜的死亡而化为泡影。"

要敬畏安拉还是怕人,

《古兰经》:【如果你顺从大地上的大多数人,那么,他们会使你判离主道,他们只凭猜测,他们尽说谎话。】(6章116节)

要合法还是非法

艾比胡勒依莱传述的圣训,安拉的使者(r)说:"我的民众全都能进天堂,除非拒绝的人。"圣门弟子问:"主的使者啊!谁会拒绝进天堂呢?"他说:"顺从我的人就能进天堂,违抗我的人就是拒绝进天堂。"(布哈里)

《古兰经》:【你说:"你们应当服从安拉,应当服从使者。如果你们违背命令,那末,他只负他的责任,你们只负你们的责任。如果你们服从他,你们就能遵循正道。使者只负明白的传达的责任。"】(24章54节)

《古兰经》筵席章第3节说:【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给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

《古兰经》光明章15节:【当时你们道听而途说,无知而妄言,你们以为这是一件小事,在真主看来确是一件大事。

《古兰经》妇女章59节:【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服从真主,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主事人,如果你们为一件事而争执,你们使那件事归真主和使者判决,如果你们确信真主和末日的话,这对于你们是裨益更多的,是结果更好的。】

什么结果对我们更好我们就选择什么,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教门上我们只有听从,认真履行。

我们选择经训还是私欲,智慧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润牧之于希达办公室 2010 - 5 - 23 午后

陈克礼阿訇传记
陈克礼阿訇传记

陈克礼阿訇传记

【人物介绍】

史海钩沉

陈克礼,19246月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颍桥镇长葛村一个教门虔诚的的穆斯林家庭。父亲陈文灿经商为生,为人忠厚,热心教门。兄弟三人,克礼行三。受家庭浓厚的教门气息影响,五六岁时就随父亲在清真寺礼拜。七岁时,父亲将他送入清真寺,师从杜文明阿訇学习阿文经学。自幼聪明颖异,学习勤奋刻苦。当时经书很少,且大都是手抄本,克礼就借来手抄本经书,经常在晨礼后黎明的微光中和夜晚昏暗的油灯下,边诵读边抄写。他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刻苦学习,并抄录了许多经书。长期如此,眼睛逐渐近视。

在家乡清真寺经过八年的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基本掌握了伊斯兰的教义教法,打下了扎实的阿拉伯文基础。他聪慧好学,深得老师杜文明阿訇的赏识,认为他是伊斯兰事业难得的人才,可堪造就,与其父商量后,将克礼荐送于名师。

1938年,陈克礼离开家乡长葛村,来到颍桥镇清真寺,师从马负图阿訇,继续学习。除深入学习阿文经学完成应学的经籍课本外,还自学汉文,起早贪黑,勤奋刻苦,在马负图阿訇的精心指导下,阿文经学水平日趋提高,也打下了良好的汉文基础。

后又曾赴鲁山和甘肃平凉访师求学。在平凉时转入陇东师范阿文专修班师从王静斋阿訇,继续深造。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名师的精心指导,他的阿文经学造诣日趋深入,同时汉文功底也日渐扎实,知识面也不断拓宽,尤其重要的是他逐渐确立了以弘扬圣教为己任的远大思想,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从陇东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期间各处遍访名师,广寻益友,求教、探讨、交流伊斯兰学问,时闻马松亭阿訇创办的成达师范迁回北平,继续办学,为进一步提高知识,开阔眼界,欲前往投师求学,但因当时内战爆发,平汉线中断,到北京的道路不通,未能成行。后因求学心切,与同学好友黄万钧等人绕道南下,再经海路北上,抵达北平入读成达师范。1949年北平解放后,结束学习,返回家乡。

在成达师范学习虽仅半年时间,但有机会受教于马松亭、马坚、庞士谦等著名阿訇学者,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明确而坚定。这期间他还参加了《伊联报》的编写工作,先后撰写、翻译了许多文章,以伊帆、汉戈、刻理笔名在当时各种伊斯兰报刊上发表。开始了他伊斯兰事业的翻译写作生涯。

成达师范结业回乡后,在家乡颍桥镇清真寺担任阿訇。教务之余,进行着繁忙的翻译著述工作。这一时期,完成了《回教信仰哲学》和《圣训经》上册(1954年北京出版)的翻译,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述《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的写作。他的这部著述1951年于北京出版后,不久就被海外穆斯林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印尼、乌尔都文等几种文字出版,在伊斯兰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1952年,经马坚教授介绍,陈克礼来到北大东语系任教。在北大任教期间,又广泛阅读各类中外书刊,更大地拓宽思想视野,加深了各方面知识的造诣。同时,除继续《圣训经》的翻译外,还完成了苏联东方学家巴托尔德著的《伊斯兰文化史》和西班牙伊斯兰学者伊本·图飞勒著的哲学小说《觉民之子永生》等一些著作的翻译。此外,他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深入浅出,他讲课深受广大同学欢迎。

北大任教几年中,他进步快,成果多,成绩斐然。因此,党组织派专人经常做他的工作,动员他入党,他婉言谢绝。后来他不堪其扰,毅然决定辞去北大助教一职。1956年,他离开北大,避居海淀清真寺,仍继续翻译写作。时任中国伊协经学院教导主任的杨永昌闻讯前来再三聘请陈克礼到经学院任教。鉴于前车之鉴,为了不受约束,能自由地进行翻译和写作工作,他与经学院方面言定,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作为经学院正式成员,来去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之后应聘到经学院任教,担负多门课程的授课。他所讲的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课余仍继续坚持翻译工作。

1958年,反右运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展开,中国伊斯兰教代表人物马松亭阿訇首当其冲,被定为右派份子受到批判。陈克礼因其坚定的信仰、鲜明的思想和光明磊落的性格,拒绝参加马松亭的批斗会。随后,他就被定为右派,受到打击。尽管他一再申明当初言定的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但中国伊协方面坚持要求哪怕他不发言,也要去听一听“群众"的观点。出于无奈,他参加了中国伊协组织的对他的批判会。鉴于当时已不能进行授课和翻译工作的情况,他决意离开伊协,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在北京期间,曾有单位欲聘请他做翻译工作,有大学聘请他任教,也有报刊邀请他,但他始终坚辞不就。为了纯洁的信仰,他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抛弃了已有的名利地位,毅然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途。他曾有这样一句誓言:“我愿将此一生贡献给真主的事业"!

回到家乡后,他已是举目无亲,此时破败的家,简陋的连一张四条腿完好的桌凳都没有,甚至连一家人吃饭的碗都不能一人一个。这样的条件下,一个男人拉扯两孩子,活下去都很艰难,还要进行翻译写作,这让人想都不敢想象。在一些乡亲的帮助周济下维持了些时日后,从前的同学好友,甘肃河州的一位马姓回民闻讯写信鼓励陈克礼阿訇继续翻译,并每月给陈克礼阿訇寄来微薄的生活费。陈克礼阿訇就这样艰难地坚持翻译,并把译稿寄往河州,委托保存。后河州那位马姓好友写信邀请陈克礼阿訇到河州去,生活条件要好些,翻译也会更顺利些,并寄来西行的路费。可不谙世事又高度近视的陈克礼阿訇因买不上火车票就从票贩子手上买了火车票,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西行的火车。遇到查票,说是假票,不由分说被送进了收容所。盘查身份时陈克礼阿訇说出了以前工作的单位中国伊协经学院。收容机构打电话去中国伊协,通知单位来领人,可当时的中国伊协经学院竟答复:这个人是我单位的右派份子,你们可就近处理。于是陈克礼阿訇被以右派分子的身份押送到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动教养。

到了劳改煤矿,他一个又瘦又小又高度近视的书呆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不好安排,就被安排到劳改煤矿图书室,看管图书资料。这倒给陈克礼阿訇提供了看书学习的便利条件。手边没有经书,无法进行翻译工作,他就利用这个条件阅读了大量名著和书刊,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期间写下了他又一部著作《看伊斯兰》。就这样一干就是三年。陈克礼阿訇只顾埋头读书写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他来说倒也简便易行。劳改煤矿认为他表现还不错,提前解除劳动教养。当时,劳改煤矿又与中国伊协通电话,通知陈克礼已解除劳教,让单位来领人。可当时中国伊协方面竟答复,这个人不是中国伊协的人,交原籍处理。于是,陈克礼阿訇再次厄难临头,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送回家乡监督劳动。

1962年,被遣送回家乡后,原来那破旧不堪的家已不复存在,一些好心的乡亲们偷偷地你帮一把桌子,我帮一张板凳,他帮一张床板,帮助陈克礼阿訇置起了一个“家"。当时陈克礼阿訇被安排看管生产队的菜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且没有行动自由,这样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陈克礼阿訇产生动摇,信心更加坚定,志向更加远大,开始了他“十年译作计划"奋斗。

他首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重新整理了在北京时就已翻译完成的《圣训经》中下两册的译稿,又译完了长达六万行的史诗《波斯史诗列王纪》。接着又完成了《伊斯兰发展史》、《阿拉伯文学史纲要》等书的翻译。截止1965年底,他又先后完成了《古兰经字母概论》、《政教伦理学》、《古兰经学》、《伊斯兰社会思想运动史》、《伊斯兰文化简史》、《伊斯兰学术论丛》、《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伊斯兰思想维新记》、《历史导论》、《中世纪穆斯林旅行家传》、《伊斯兰史料资料辑要》等十几种著作的翻译。此外,还完成了自己的两部著作《阿拉伯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伊斯兰学概论》。并开始了《伊斯兰伦》、《中国论》、《世界论》三部曲著作的编写。

陈克礼阿訇大量的翻译写作工作都是在艰难得难以想象的条件下完成的。由于生活贫困,常年只能吃粗陋的饭食维持生活,本来就瘦弱的身体因长期坐在硬板凳上夜以继日地翻译写作,又患上了痤疮,但他并未因此辍笔,不能坐就躺着写,许多书他就是躺着完成的。这种艰难的处境和他顽强的毅力,就已使人难以想象了,可他还要参加劳动,接受监督,运动来临还要遭受政治迫害,接受接二连三的批斗,回来后继续继续翻译写作。陈克礼阿訇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贫困和病魔的折磨,顽强地完成了条件优越的正常人难以完成的艰巨工作。而且即使再这样的条件下,他对他所从事的伟大的伊斯兰事业也从未失去过信心,他和以具有这样的毅力和精神呢?他在最艰难的时期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成败利钝全在真主,真主随同坚忍的人..."这句话就可作为他对自己精神的表白。

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面对这场祸国殃民的灾难,生性秉直磊落的陈克礼阿訇以忧国忧民的胸怀,署名上书中央领导,秉笔直言,历陈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建议立即停止文革,同时阐明社会主义一些正确的理论源于伊斯兰,并指出伊斯兰教可以作为中国的道路。为此招来横祸,他以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狱。面对残酷的迫害,他坚贞不屈,坚持不认罪;面对生的希望,他始终不肯改变自己的观点。为了真理,为了信仰的纯洁,他拒绝了生,选择了死。

19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中,在故乡颍桥的汝河堤上,陈克礼阿訇壮烈牺牲了。那年他才46岁。他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75日,那颗罪恶的子弹击穿陈克礼阿訇头颅前的那一刻,他的确是不屈地站着!

为了坚持伊斯兰真理,为了不玷污纯洁的信仰,他几次拒绝和抛弃人们求之不得的名利地位和荣华富贵,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途,并最终选择了死。这与那些见利忘义、为了自己名利地位不惜出卖信仰,出卖民族利益,陷害自己同胞,踩着同胞身上往上爬的回奸们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陈克礼阿訇历尽艰辛、耗尽心血完成的二十多部译著和著作,除《圣训经》中下两册因事先寄出得以保存下来,留给世人外,其余著作都在遇难时抄家失毁。他的著作没有留下来,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他的精神和气节,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穆圣说:“学者的墨水贵于烈士的鲜血",那“学者的墨水"加上“烈士的鲜血"呢?陈克礼阿訇确实这样做到了。他真正做到了“把一生奉献于主道",他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舍希德"。

1960年,陈克礼阿訇在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教时,曾为他的第一部著作《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写下一篇小诗-----《路碑》,就让我们以这首曾被无数穆斯林青年一遍遍激动地背诵过的诗作为对陈克礼阿訇的怀念吧。

路碑

——陈克礼

这是我青春的花朵

这是我青春的影片

这茁壮的种子已散播在全国

植根在善良的伊斯兰青年心中

这心血的结晶已洒到伊斯兰世界

海外远方的朋友们

把它译成阿拉伯文、印尼文、乌尔都文

五万万人举着它前进不久它将被译成世界各种语文

成为爱好真理的人类的路碑

我是黑暗虚伪的叛逆被埋在罪恶丛

伊帆啊

从良心上说,你是个好人!

196057日于陕西铜川冯家渠工地

*伊帆,陈克礼阿訇曾用过的笔名

伊斯兰简介
伊斯兰简介

伊斯兰简介

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出身于麦加古莱氏族的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意为:深受人们高度赞扬的先知)在阿拉伯半岛上开始传播。原意为"顺从"、"和平",指信仰和顺从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以求得今后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伊斯兰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有五十个左右。此外,在其它很多国家也都有信仰伊斯兰的人(穆斯林),这其中也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如:英、美、俄、法、德等。

伊斯兰的使者穆罕默德曾经说过:"求知是穆斯林男女的义务。"又说:"你们教人知识,给人方便,传达喜讯,切勿恐吓他人,若生气动怒时应当沉默。"

穆罕默德的话鼓舞了广大穆斯林求知的愿望。从公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了世界各地。他们进行贸易或旅行,伊斯兰通过他们得以传播。

穆斯林诚信安拉独一、承认穆罕默德是安拉派遣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最后一位先知;笃信安拉的独一、全知、全能、自立、无始无终、无匹敌,这是穆斯林的基本信仰,也是穆斯林应该具备的基本理念。

伊斯兰信仰主要纲领

伊斯兰的信仰主要包括: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

还包括穆斯林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作证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

伊斯兰五功

伊斯兰学者根据《古兰经》、《圣训》的内容,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作证言"、礼拜、斋戒、天课、与朝觐。穆罕默德说:"伊斯兰建立于五项基础: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主,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履行拜功;完纳天课;封莱买丹月的斋;有能力的人朝觐天房"。

念"作证言":又称为"宣誓词",是非穆斯林加入伊斯兰的标志。意思是: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收崇拜的,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与使者。当一个人当众见证这一证词后,他就成为一名穆斯林了。

礼拜:信仰的支柱。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拜(即主麻拜),一年两次的会礼拜(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礼拜)。礼拜是督促穆斯林坚守正道,对自己过错加以反省,避免犯罪,给社会减少不安定因素,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条件。

斋戒:清心寡欲,以近安拉。即成年的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的莱买丹月(即伊历九月),从黎明前起日落止,戒除饮食和夫妻房事等一切戒除的事项,整整一个月。但封斋有困难者,如病人、年老体弱者和出门旅行者、孕妇和哺乳者可以暂免,或过时再补,或交纳定量的物品施济。

天课:是伊斯兰对拥有一定财力的穆斯林规定的一种功修。伊斯兰认为,财富是安拉所赐,富裕者有义务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济贫和慈善事业。"营运生息"的金银或货币每年抽百分之二点五,农产品抽十分之一;各类牧放的牲畜各有不同的比例。天课的用途在《古兰经》有明确的规定,最主要的还是救济贫困,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朝觐:是指穆斯林在伊斯兰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履行的一系列功课活动的总称。伊历的每年12月8-13日为法定的朝觐日期(即正朝)。在此时间外去觐见麦加天房称为"欧姆尔"(即"副朝")。所谓"朝觐"一般是指"正朝"。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路途通畅的情况下,一生一次到圣地麦加朝觐是必定的义务。不具备此3个条件之一者则可以免除此义务。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